标记 歷史學柑仔店
歷史學柑仔店》百年「病夫」情結與「受害者」歷史敍事
楊瑞松/國立政治大學歷史系特聘教授
一、問題的緣起
2020年2月初,當全世界都關注中國武漢的疫情會如何發展時,《華爾街日報》刊出了一篇標題為「China is the Real Sick...…
歷史學柑仔店》戰後漫畫「低俗」史:1940年~1980年
李衣雲(國立政治大學台灣史研究所副教授)
在研究大眾文化發展時,文化商品如何流通並傳遞到消費者手上並形成能量,是不能不問的問題。具有所謂「靈光」與高度象徵資本的高級文化,能夠藉由主流價值甚至權力的...…
歷史學柑仔店》記魚:臺灣知識史上的小插曲
祝平一/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研究員
清代臺灣的漁業知識、技術和漁民生活的記載,皆出於士人之手。他們也許觀察到了許多漁民的日常生活,但卻不是以漁為生的人。來自典籍的傳統,支配了他們的寫作方式和他...…
歷史學柑仔店》從當前烏克蘭危機談俄式「主權民主」的問題
廖斌洲/國立臺灣大學政治所博士
一、烏克蘭的族裔問題
2014年5月21日,英國媒體報導,英國王儲查爾斯(Prince Charles)近日訪問加拿大一間移民博物館時,告訴一位在二戰期間希...…
歷史學柑仔店》百年前的烘焙業:你想來點…漢餅還是麵包?
陳玉箴(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灣語文學系教授)
說起臺灣的烘焙業,或許很多人會認為是從戰後美援才開始,但如果真是這樣,「百年漢餅老店」又怎會存在?其實自清以來臺灣已有漢餅舖,日治時期的臺灣料理宴席上有...…
歷史學柑仔店》大疫流行,國家在哪:淺談宋代(960-1279)政府的抗疫措施
陳韻如(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助研究員)
自從2019年新冠疫情爆發以來,從一開始的實名口罩制,到今年的簡訊實聯制和最近的疫苗預約系統,政府的防疫措施已經成為我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。這篇文章想簡單...…
歷史學柑仔店》文明。病-疫情下的原住民
林圭偵(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助研究員)
5月29,我所在的麻州宣布移除包含場所人數限制在內的一切禁令(不過室內和公共運輸還是要戴口罩),因為就在2天前,麻州剛剛達到5成的接種率──約是352萬...…
歷史學柑仔店》疫情中重讀卡謬《鼠疫》:從驚訝、恐慌到返回日常
陳恒安(國立成功大學歷史學系副教授)
在善惡之間掙扎的故事,不見得有明確答案, 但每解開一層,釐清一層,便可能產生某種意義。
陳恒安〈我們的道德劇〉,《成大》 257期 前言
202...…